|
楼主 |
发表于 2007-4-2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闲话
《五元灯会》卷一记载:佛祖灵山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这则故事
暗示了,佛家对语言的态度及其心法,即“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
字,教外别传。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总一些典籍中记载的早期禅宗祖师
的言论和行为以及其传教的方式来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神是始
终贯彻在他们的传教中。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并不但指其语言文字问题,也代表佛家传教之
初,祖师们的印证方法。从一些典籍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自南北朝传
教开始,禅宗的大师门多是以实践来修行,并不是很注重解释经文,以求正
果。以身修行,以心观法是这时期佛家高僧们的参悟法门。
《大正藏》记载禅宗初祖达摩回梁武帝宣称“不将一字教来”,并对梁
武帝的“造寺度人,写经铸像,说解经文”持否定态度,说其没有真正功
德。教导弟子门“无自我他,凡圣一等。”
有人会提出疑问是不是达摩,无经就讲 ,无经可讲。且看〈楞伽经
后〉其中记栽达摩传经之说。达摩付经与慧可:“吾有〈〈楞伽经〉〉四
卷,亦付与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生开示悟之》。这里引述这段文
字,一是说明达摩是有经可讲的,另一原因是说明《楞伽经》其实是心法之
门,不在言语范围内。此例后有可续之处,即六祖慧能改为以《金刚经》为
开释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