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30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只耳 于 2012-4-5 05:37 编辑
(十四)如何说再见
一些记忆片段,致逝去的父亲。
-----------------------------------------------------------------------------------------------------------------------------------------
关于父亲,小时候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俺任性不想去上学时,父亲总是扬起巴掌准备收拾我时那凶神恶煞的神态,但最后巴掌却始终没有落下来(可能那时俺还小,吓吓而已)。加之还有母亲做坚强的后盾,每次总能化险为夷。
中学后,父亲就动真格了。但那时俺可以跑了,每次看到父亲有抄家伙揍人的动机,马上就落荒而逃。其实那时逃课也无非就是玩心重,跑出去打打台球什么的,可能干过最大的坏事就是跑到别人楼顶上去偷香肠。我想男孩子的青春期应该都是那样叛逆而任性的吧?仍记得那时留的长发能把眼睛都遮盖完,用父亲的话说“像个二流子”。还装深沉,每次回家除了给母亲说几句话,和父亲基本上无话可说。
混到高一时,再也没有兴趣读书了,嚷着要去当兵。已经怒其不争的父亲居然却相当的支持。光荣入伍的那天,曾经的基层干部又非常看重名誉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俺:给老子争气点~必须入个党回来。时光流转,现在,俺这个除了知道老大是胡总,已经找不到组织和感觉的老党员,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父亲对俺这种信仰缺失有何感想?
部队回来后,在外地上班,就更少回家了。但经过部队的磨练心里也逐渐成熟些,没有那么“二”了。每次回家,能懂得给父亲捎两瓶酒一条烟,给母亲买点营养品。虽然对话还是很少,但通过递一支烟、喝两杯酒已足以意会了父子间、男人间的默契。只是蓦然间感觉,父亲也老了。
而俺的感情问题始终是父母心里最大的困扰,现在反倒是母亲絮絮叨叨了,而父亲总是护着俺,我想这应该是男人间的理解吧。虽然俺知道,其实父母都是很着急的。因为按照当时农村的风俗,跟俺同龄的小伙子,基本上小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终于俺28高龄的时候,第一次牵了个女朋友带回家,这个大方、懂事的姑娘第一次来居然要给父亲敬杯酒。当时俺清楚地记得,一贯不苟言笑的父亲那天是笑呵呵的一饮而尽,而眼里满是潮湿......应该是高兴和满意的吧。
只是那时候的俺依然我行我素,依然不懂珍惜。比如感情,比如亲情。记得这个女友最后留给俺的分手赠言是:“你对朋友比对我要好”。那时候真的不懂得珍惜啊,那时还在给单位开小车,整天无所事事,皮鞋擦得贼亮,遇到朋友战友来玩了,筋斗扑爬都要撵起去。都江堰又是风景区,每次都冒充东道主还要全程陪送。母亲曾经多次给俺说过,父亲最想有人陪他去峨眉山走走,而俺几个姐要陪他去他又不愿意(大概不方便)。当时俺还记着这事,后来俺到了深圳,忙了也没时间了,最后一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达成这个心愿。也成了俺今生最大的遗憾。
其实,俺们有时候总是借口工作和生计来忽视身边最亲近的人。却不曾料到,有的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许真的是为人父母了才能理解父辈的心情与辛劳,才能懂得感恩与珍惜......
《How To Say Goodbye》。写在2012清明前夕, 献给逝去的父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