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对于那些滴酒不沾的人来说,闻到酒味也要绕道而行,所以也爱把它跟酒肉朋友,酒色财气,酒鬼等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酒喝多了,就是醉酒。这时醉酒的人一般会丧失理智,会无理取闹。
当然,酒在生活中并不都是贬义的。如果孩子刚生来,我们就要喝“面酒”,升学考中大学要摆“庆贺酒”,过寿要喝“祝寿洒”,结婚要喝“交杯酒”,开张要喝“开业酒”,成功要喝“庆祝酒”等等。总之,无论我们喝与否,我们一生与酒总是有解不开的缘。
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没有离开过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愁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欢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是离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归酒;“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是闲酒;“零落一杯酒,沧茫万古心”是幽酒。要是没有了酒,我们也欣赏不到李白、东坡居士、杜甫等等诗人只有在酒后才会吟出的那些经典篇章了。
酒,是一种情调。在孤独与寒冷中,温暖我们的身心;在紧张疲惫时,松弛且刺激我们的神经;在春风满面时,烘托我们的热情;而酩酊大醉吐个天翻地覆也是一大快事,那种将醉未醉,似醉未醉的美妙感觉,也是享受。
酒味,细品很多。女儿红的甘醇,竹叶青的清香,二锅头的浓烈,王朝干红的馥郁,香槟酒的清爽,啤酒的淡雅……酒,醉不醉人,看品酒人的爱好;能不能吸引人,则看酒是不是香醇。
喝酒时,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喝法;与二三知己对酌是一种喝法;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又是一种喝法。
喝酒之人,醉与非醉,酒的度数,大多数是刻在脸上的。脸红通通的,是喝高之人,脸白白的,是喝多之人,默默无声的,是文喝之人,手脚乱挥,是武喝之人,双眼迷朦的,是想醉之人,表情哀怨的,是醉伤之人。喝酒之人,清醒的时候,笑别人酒后狂态;喝醉的时候,别人笑他疯癫。
我不喝酒,却能感受到酒的醇香,酒的热情,酒的豪放。看那醉卧街头之汉,看那手舞足蹈之势,看那郁郁寡欢之神,在我眼中分明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那酒的狂野与忘我,是那酒后的喧泄与表白,是灵魂在酒精中浸泡,在疯狂中洗礼,在渲泄中升华……
或许,每个喝酒的人,都有一个故事,一剪心情,一种人生,都有一份暂将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轻烟的气势。
酒,是一种珍藏,是一种心情的分享,是一种感情的纽带。把亲情、爱情、友情的温馨用一只精致的玻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迎面而来的一股热流,是不是也会醇香四溢,怡然悟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