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鸽再一次飞起,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然而在激动的同时,总是隐约觉得少了些什么。当吴氏暴力美学中典型的火器变成了冷兵器,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么纯粹了。
——基督山伯爵
吴宇森的电影向来都是男人的世界,《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辣手神探》每一部作品都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这种经典在于其对男性之间情谊的细腻刻画,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警察与匪徒之间的互相敬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吴氏电影所勾勒出的,是一个现代版的江湖世界。正邪之间的对抗永远都不是第一位的,“道义”才是吴氏电影中首要的主题,也正是对于“道义”不断渲染,支撑着吴导的每一部作品,同时感动着每一位电影观众。
《辣手神探》以后,进入好莱坞的吴宇森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终极标靶》是与好莱坞妥协的产物,《断箭》与《变脸》也是迎合好莱坞动作片的奉承之作。即便如此,有一点是绝对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吴宇森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完美地融合了起来,并且在其中找到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平衡点——《变脸》。此后与尼古拉斯·凯奇再度合作的影片《风语者》虽然票房惨遭滑铁卢,但影片中所延用的暴力美学依然是教科书般的范本。在很大程度上,《风语者》是吴宇森电影事业中的一个转型之作,象征着吴氏电影从小场面向大场面的转折。这其中也暴露了几个非常典型的问题,这几个典型的问题,在此次的《赤壁(上)》依然存在着,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其中最明显的依然是吴宇森对于大场面的把握问题,这方面的薄弱在《风语者》开头的第一场登陆战中就已经暴露,此次的《赤壁》,就上集来看,所有的大场面清一色地只是给出一个全景镜头,没有《投名状》那样精细的全景场面调度。具体的细节战斗在《赤壁》的武戏中占了大头,并且全部都是近距离的特写,用招牌的慢镜头渲染每一个动作,从而突显出战斗的悲壮,突显出人物死亡时的那种惨烈。这些细节动作处理的无可非议,但是却略显单一,几位猛将的动作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不断地重复这样一个动作:用冷兵器挡住敌人刺来的长矛,随后抽剑横扫,毙敌数人。这一招,成为了《赤壁》上集武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必杀技,除此之外,其他的动作几乎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唯有周瑜的飞身回刺犹有印象。
《风语者》中的几场巷战是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它继承了吴宇森香港电影中街巷枪战的精华,惨烈的同时对于人物感情的表达也十分到位。《赤壁》开头的子龙舍命救阿斗一战也可被认定为巷战,整个过程堪称惨烈,只是此次吴导在“暴力美学”的运用上有些过度重视,从而削弱了人物感情上的刻画力度,如此感人的一幕,虽然刚劲十足,但当刘备面对着子龙救下的婴儿时,该有的男性情感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爆发出来。情感冲击力没有了当年的作品那么强大。
为了讲好火烧赤壁的故事,上集做得铺垫非常多,用了大量日常生活的事迹来刻画赤壁之战的几位主要人物。这些琐事对于人物的刻画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部影片节奏上的拖沓也的确是不可否认的。《赤壁(上)》给人的感觉很乱,穿插的事情过多,牧童吹笛、寻找水牛、孔明接生、给人的感觉非常多余,对“赤壁之战”的故事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在人物特色的刻画上,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张飞写字”、“关羽教书”这些镜头,则更显累赘,“张飞写字”的喜剧效果要远远大于对人物本身的塑造。
吴宇森作品中有个特色,影片中往往都会设置两个极其相似的男人,并且这两个男人处于不同的立场,通过镜头在两人之间的相互切换来表现这两个男人的惺惺相惜。最典型的当属《喋血双雄》与《辣手神探》。
这种双雄式的表现手法作为吴宇森电影的标志,在《赤壁》中依然存在,此次的两位双雄是周瑜与诸葛亮。孔明求见公瑾,恰逢公瑾在赤壁练兵,镜头在二人的羽扇之间来回切换,分别透过不同的视角来表达二人的共性,只是此次二人是站在同一阵营之中的。没有了以往的正邪对立,这种惺惺相惜所带来的感情冲击略有减弱。而片末曹操与诸葛亮周瑜的彼此猜测倒是十分精彩,这一幕其实吴宇森在《谍中谍2》中就已经有过运用,吴导的铁杆粉丝们一定会有一种亲切感。
话说吴宇森小的时候受香港武侠片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受张彻的影响最为强烈,张彻电影中的男性情义与动作暴力便是吴宇森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源头。所以说,当吴宇森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了自己电影中的枪,就出现了那部永恒的经典——《英雄本色》。吴宇森的电影世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枪械的世界,“子弹飞飞,白鸽飘飘”是他电影的本色。在香港拍动作片、枪战片的导演很多,但是唯有吴宇森最为出色,这离不开他对于爆炸以及枪火的火光的把握,光线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一直都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烘托人物内心,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戏中的火光四射也是刺激观众肾上腺素的一个重要元素。
赤壁之战是古装史诗,自然不可能出现枪火与艳丽的霓虹,于是鲜红的血液挑起了视觉刺激的栋梁。《赤壁》上集中的血液比吴宇森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来得多,这一次的血液均是飞溅而出,飞溅的同时伴随着冷兵器令人发寒的银光。当冷兵器与迸射的血液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很难再用“美”字来形容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残酷”。
赤壁中的大战都是残酷的,脱离了枪械的吴氏暴力美学不再优雅,只能用残酷一词来进行诠释。慢镜头下舞蹈式的枪战动作是优雅的;慢镜头下舞蹈式的砍杀动作却是血腥的。冷兵器的砍杀以及赤手空拳的肉搏讲究的是力度与速度,张艺谋的《英雄》由于慢镜头过渡而带来了毁灭性的失败;《黑客帝国》中慢镜头后的常规镜头,使搏斗速度张弛有度,带来了美感,也带来了力度;《300》中的温泉关之战同样用了快慢结合的方式,也带来了惊人的视觉冲击。照理说,吴宇森在好莱坞呆了这么久,不会不知道这种手法,《赤壁》中或许是为了保持自己电影的招牌特色,慢镜头的运用上依旧是十分传统的吴氏风格。虽然暴力犹在,但带着鲜血的冷兵器实在没法优雅。
“吴氏电影标志”在《赤壁》中的过渡运用可见导演对于此片的看重,白鸽作为一种标志性意象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这几次的出现并非每次都与情节合理,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可以安排的嫌疑。但是没有了鸽子的吴氏电影,也就不是吴氏电影了。
虽然暴力美学不再优雅,虽然《赤壁》上集不再像吴宇森过去的电影那么纯粹,但是打斗风格的改变、男性情谊的薄弱都掩盖不了吴宇森对于华语电影的杰出贡献。《赤壁》上集所透入出来的那种细腻,绝对是难能可贵的电影精神的体现。2小时30分钟的精心铺垫之后,必定迎来另一个2小时30分钟的视觉盛宴。目前所需要的,只是耐心的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