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翎歌 于 2017-7-31 22:55 编辑
人生自是有情痴,总以为我自己可以称得上世间少有的痴心人了,即便对于未来不抱期望,即便日复一日的在睡梦中千回百转,分析出千万种有可能发生的让人黯然销魂、蚀骨断肠的情景,我也依旧能在人前淡然的笑,还是那样祈祷着心中牵挂的人健康平安。
这几天,很偶然的读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才发现我的情还不够纯,不够好,纯情痴情似乎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去讨论的话题,但对于如此美好而炽热的情感,谁又能够不被震撼呢?
即便手捧着好的小说,若没有生活的锤炼,无论如何也不能懂得其中滋味,换做几年前的我,那个嗜书如命的男孩,必定会一目十行,然后给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贴上“不作不会死”的标签,然后迅速遗忘这个无聊的故事。
然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必然有它的道理,如果邻居家的孩子能够与她和睦相处,而不是有事没事就欺负她,她就不会对新来的邻居充满期待,如果不是那么喜欢读书,她也不会对拥有许多书的新邻居充满想象,在无限的期待和想象中,他第一次出现就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即便如此,悲剧也还远未开始,如果她不是那么腼腆的性格,而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这个让她充满好感的新邻居应该会在那个时候就认识她,并且会一点点的看着她长大。如果那个时候的她不是只有十三岁,也该懂得他在不同的夜晚带不同的女人回家意味着什么,如果那个时候的她已经长大,还会对这样一个浪子一往情深吗?如果,没有三年来日复一日的暗恋,她又怎么会在搬家后变得自闭,又在自己想象的美好中长大。多年的思念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便长大后的她已经明白了他每次带着不同的女人回家的意义,即便她生气,即便她完全不在他的记忆里,这让她很悲伤,但她还是不能不想他。自闭的性格使得她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他走过来搭讪的时候,他只是看到了她的美貌,想要的不过只是一夜欢情,但她不懂,她以为得到了整个世界,如果她在这一刻才遇上他,才爱上他,至少懂得怎样去表达感情,怎样去获得感情吧,至少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吧,可惜多年的思念让她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她终于如愿以偿的投入爱人的怀抱的那一刻,悲剧的结局已经不可逆转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悖论!注定了只有三天的幸福,竟然要用一生去换取,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导致了她生命中永恒的悲剧,对她来说,生命中最美妙的一刻,就是噩梦的开端,一如十年后,他们再次重逢,他的记忆里依然没有她,然而她又一次为了短暂的幸福,毁了自己平静的生活。我不知道茨威格有没有听说过“物极必反”、“日中则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类的中国成语,有没有读过《道德经》中“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样充满辩证法的东方哲学,但事情就是这样。
当我感慨着,“如果这个女孩没有遇见这个男人,她一定会幸福一生”的时候,我已经忘了,这只是一个故事。
她有无数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她的性格和她的爱让她坚定的把自己推向无可挽回的深渊。她默默地为自己所爱的人怀孕、生子,为了不让他厌恶自己,即便生活窘迫也不去向他求助;为了不让他感到困扰,她独自抚养着这个孩子;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得不沦落风尘;当她有机会成为伯爵夫人的时候,为了能够与他重逢,她就那么轻飘飘的放弃了。
爱,也许值得我们去奉献一切,但又谈何容易?名利、欲望、荣耀乃至微不足道的面子、各种各样的诱惑,甚至莫名其妙的赌气……
也许我们会这么想,她为什么不向父母要点钱养活孩子,偏要沦落风尘呢?好吧,即便不考虑时代的因素,用我们的思维来考量,母亲也会让她回到自己身边,不会让她留在维也纳,会让她找个合适的人结婚,这样,她就无法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与他重逢了。
这世上最值得我们爱的人,必定是自己的父母,可我们却总是爱一个人超过爱父母。
那么多人爱慕她,偏偏只有她爱的人那么轻而易举的忘了她,却还要在每次见到她的时候优雅的勾引她。这是命运吗?还是,因为她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与所有人交往,却偏偏让他觉得轻浮放荡。
就连他家的老仆人都可以认出她,他却一次又一次的忘了。
我想,当他看到书桌上那只空了的蓝花瓶的时候,总该知道自己曾经拥有过怎样的美好了吧,总该报以同样的美好了吧,他放荡了半生,总该用自己的后半生去纪念一个为他奉献了一生的美丽生命了吧。
能量守恒也许不是铁打的定律,付出未必就能得到对等的回报,但我无怨无悔。
她在故事的开端,是这样说的:我的生命是从认识你的那一刻起才真正开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