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季夏的云 于 2017-7-29 10:27 编辑
这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吴文英《梦窗稿》中《尉迟杯·赋杨公小蓬莱》里的句子。朱红翠绿,明快强烈的撞击对比,一种脆生生的美,煞是好看。大红配大绿在民间属于艳俗的颜色,这对色彩组合遭很多人的唾弃和鄙视,很带着些贬义的性质,我却觉得有种英姿飒爽、毫不做作的美,烟火气息很浓。一直以为不食人间烟火太虚无,琴棋书画诗酒茶最终还是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基底的,没有烟火何来不食?
世间百态,红男绿女。在我眼里,红男绿女四个字直白、纯粹、热烈、鲜活,仿佛山野垄头开出的一丛丛恣意昂扬却又不知名的花,很生活,很地气,憨肥得可爱。在《读懂中国·传统文化拾趣》一书中方知它颇有历史渊源:唐代的结婚礼服,男服绯红,女装青绿,喜庆庄重,凸显了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自此流传下了“红男绿女”。这里面包含的是奔放自信的底色,拒绝着一切的自卑,只有盛世盛景才能从容驾驭。大红大绿原本就是大自然赐予的最寻常的颜色,俗至彻底反而成就了另一种惊艳,不是土豪气质,而是率真见性。
红配绿也可以很灵婉,最为人熟知称道的大约是李清照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形与色跃然词间,惊彩绝艳。关于红绿搭配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词“怡红快绿”,出自《红楼梦》,为大观园内贾宝玉住处怡红院的匾额,原匾额名是宝玉起的,叫红香绿玉,元妃省亲时,因不喜欢这个玉字而改做了怡红快绿,到底是知书达理的娘娘,一出手,清新脱俗,品格不凡。不由赞叹古人的慧心雅性,单纯的颜色显得枯燥乏味,一旦巧妙间错在合宜的汉字中间,立时空灵飘逸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朴缜的中国传统色谱配图中有详列:象牙白、鸭卵青、柳黄、竹青、月白、牙色、绾色、酡颜、素色、缁色……不像现代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空泛,每一种颜色几乎都有生动的比拟形象去感性地描述,望文生义,你就可以在脑海中朦胧地勾勒出这个色彩。
读《红楼梦》时,对贾母说软烟罗这段印象极深,书中说这是一种极薄的纱,共四种颜色,分别是:雨过天青、秋香色,松绿和银红,单看这些颜色的名字就让人生出无限美妙的遐思,每一个颜色都宛若一个香草美人立于盈盈碧水畔巧笑倩兮。如果用这样流风绣锦的名词添入织品的广告语,不用挂多么精美的图片就足以构成挑逗性的诱惑。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匪我思存在她的散文中提到两种如今不再见到的颜色——天水碧和退红娇,一种是淡淡绿,一种是浅浅红,它们只存在于美丽的传说中,带着万种风情,摇曳在泛黄岁月的深深处。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生韵含香的词汇如今不再使用,这种文化的湮灭与流失令人惋惜。现代生活节奏泼辣利落,或许这些词太过萎靡不振,太过不合时宜吧?而我也一定是个不合时宜的老古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