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听安红说要写雪中的楚辞,我就蛮期待的。
之前读过了《写在墙上的诗经》,《槐树下的论语》,《鱼塘里的元曲》。
在文字里我体味更多的还是安红崇尚自然与朴素的态度。
可楚辞却是大不同的。那种屈骚精神太强烈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认识安红时,就见他把这一句常“带”在身上。
今天也终于听你唱《沧浪歌》了。
屈原和渔父的应答,也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
这两种不同的对比对立着,也表现出了屈原独立不迁,绝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质。
我记得是林语堂的一篇文章吧。
他说起中国文化上有一种稀奇的现象,不少的乞丐,隐逸者,颠僧。
都变成了大家心目中最高智慧和崇高性格的象征。
樵夫做了青山之王,渔父做了绿水之王。
“与世推移”的自然主义是那么的受人欢迎。
可当我们读到屈原宁可投江,葬身鱼腹,也不让清白之身,蒙受世俗的尘埃时。
又明显的感觉到这是思想上另一种相反的势力。
我们又敬畏的感叹这也是一种崇高的性格了。
矛盾吗?
所以我喜欢安红写下的那句,“否则世无楚辞,世无屈原,世无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