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灰狼 于 2012-6-28 09:54 编辑
一、庐山且向雨中行
终于盼到五。一长假了,早就向往的庐山之行也在放假的第二天变成了现实。
由于我是个懒散之人,出游也不想去张罗,于是就将自己交给了旅游团。30 号休整了一天,1号早上起床一看,大雨倾泻漫天,眼看整装待发的时间已到,也容不得我犹豫了,因为出游的钱已经在前一天就交出去了。不去也是白不去了,再一想,雨中出游还是头一次,说不定别有一番情趣呢,于是收拾好心情出发了。来到集合处一看,满满的几车人,个个都是兴致盎然,似乎谁也没有被这不请自来的大雨影响了情绪,我也安然地跟朋友们上了车。
旅游车准时7点出发了,在将近出城的时候,导游开始介绍江西的历史,风土人情已及发展现状,我一直用心地听着。知道了江西正如王勃在《腾王阁序》所写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行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雨渐渐停了,天空也开朗了起来。一路上我一直凝神地看着窗外掠影而过的连绵的莽莽青山,只觉得一直压抑的心情也随着飘渺的流云而轻舞飞扬起来,更何况身边还有朋友温情的陪伴,不时地会心一笑。
九点多钟我们便来到了庐山脚下,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山顶上。开始上山了,一进入山区,扑眼而来的就是那如黛的山峦叠障如云。虽然山很高,但是从山脚到山顶几乎没有一处裸露的地方,只见千山滴翠,万木浓荫,山间云舒云卷,看着真让人感到舒服。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这八个字无疑道出了庐山的精髓和品位。车子渐渐沿着时而峰回路转,时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来到山上,回过头来看看山下的九江市已经廖若星辰,再远些,渺若玉带的长江已经在天水相接处极目而去。
听导游介绍,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还没进入景点就已经领略到了“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的山外丰姿。十点多钟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如琴湖畔的停车场。
二、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走出停车场,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如琴湖畔往前走。只见如琴湖形如提琴,清澈见底的湖水,在阳光下微波荡漾,倒映着湖岸的青山,湖水更添了几分清幽,观之令人忘俗。湖的对面是花径公园,我们只是在这边徐徐而行到锦绣谷去,并不会过去公园。听导游介绍说春天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远 远望去那条依着山势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便是花径了。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而今花径仍在,桃花依旧,隔着一湖山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司马春衫慢步花径,低头吟诵的印迹。
行了将近200米左右,我们来到了锦绣谷,站在大路上望右看去,只见一座断桥耸立在山崖上,这便是天桥了。据说这做天桥是当年朱元璋和陈友亮大战之时,一路不敌,逃到此处已成绝路,眼看就要被陈友亮的人马追上,性命危在旦夕,看着悬崖下的山谷深不见底,朱元璋不由得仰天长叹“天亡我也。”谁知就在此时只见天空忽地一道彩虹翩然而降,变做一座石桥在他脚下延至对面的山崖上,朱元璋大喜过望,迅速过得桥去。刚好在此时陈友亮也追至桥头,眼看就要过桥了,不料凭空一道霹雳又及时地将石桥断做两截。传说是因为他是上天之子,所以有神灵相助,使得他逢凶化吉,逃得性命,最后打败了陈友亮,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从天桥循左侧石级行到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我们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前行,只见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转过天桥,只见一快“好运石”突立崖边。听导游说,摸一下好运石便可官运亨通,最起码也是个家长。摸两下则财运顿至,摸三下就会交上桃花运了,当中马上有人附和“我摸三下就好。”惹得我们一阵大笑。来到石前我伸出手去轻轻地摸了一下,看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拥挤着兴致勃勃地不断触摸着那块好运石,不禁微微一笑,我不摸也能官运亨通呢,因为我早就是位家长了。
随后我们顺着石阶往前走,一路上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沿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走到锦绣谷的南端, 我们便来到了仙人洞,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那块参差如手的巨大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洞的左侧是一道石砌的月亮门,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在月亮门内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劲松插石挺立,称为“石松”。石上刻“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如入仙境。 仙人洞右侧之观妙亭下,有一比蟾蜍石更大的游仙石凌空突出,石下万丈深渊,奇险无比,在此可通观锦绣谷。游仙石傍有一竹林。“游仙石”三字和傍山崖的诗“竹林无处访仙居,百尺丹崖悬断石,游踪亦是未除。”为明嘉靖七年(1528)东莞钱全志所作。
洞前的平地上,游人如织,门口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香炉,人们都排着队在那里虔诚地烧香拜洞宾。我只是肃立而没有跪拜,并不是因为我不相信洞宾能将我的灵魂度上天去,而是我的虔诚早已经在千年前就交给了佛。我跟着他们挤进洞内,只见洞内烟雾缭绕,还没来得及看清壁上的那些石刻文字,便被那浓烈的梵香刺得睁不开眼睛,只好出得洞来。
三、黄龙寺前三宝树
结束了锦绣谷的游览后就到了中午饭的时候了。吃过饭已经接近下午两点,来不及休息我们就朝着三宝树进发了。沿着高低不平的石阶拾级而下,一路上杉木森森,中见夹杂些粗大的翠竹,还有些刚出土的竹笋零星地散布在山间,我是一个爱竹之人,这样的大竹还是第一次见到,竟然不忍心去触摸它们,生怕我笨手笨脚一不小心会伤害了它们。
隐隐地看到山脚下的一座寺庙掩映在树从中,随着一阵微风,传来了袅袅的梵音,我一听不禁脱口而出“是大悲咒”,便拔腿快步奔下去。来到庙前,这就是黄龙寺了,据说它是庐山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一座寺庙。我站在殿前犹如灵魂出窍般立着,静静地听着那曼妙空灵的《大悲咒》,久久地不愿挪步,要不是朋友提醒该走了,要不就跟不上队伍了,我不知道我会在那里站立多久,或许是直到我幻化为常伴佛前的一盏青灯吧。
转过身来,就看见大雄宝殿的左前方大约20米处呈直角形静立着三株大树,即两棵柳杉,一棵银杏,三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纵横交攀,密密层层,蓊蓊郁郁,荫及数亩,遮天蔽日,在昼犹错,显得肃静。这里山色岚气,石乳清泉,竹木掩映,环境胜似幽宫。三树凌空耸立,高达三、四十米,身躯粗大挺拔,几人挽手方能合抱,气势雄伟,可谓三杰。
树的姿态古老婆娑,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棵银杏传说是晋僧人昙诜所栽,距今一午六百多年,柳杉亭亭如塔,原叫娑罗,据讲是从西域引来树种,旁岩上镌“晋僧昙诜手植娑罗宝树”十字;银杏参天似伞,一般称为白果,乃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树,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种树,孙辈才能得果,故名“公孙树”。另外它又名“菩提树”、“情侣树”,因为它是雌雄异株的,一棵开花,一棵结果,所以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站在树下我仰头望着这棵古老的大树,不禁感叹,有谁知你历经风雨,独立千年是在为谁守侯?而我命中的菩提树又在何方?
该去黄龙潭了,我一路走过还不断地回望着他们。顺着寺前的峡谷,前行十多分钟,一路水声淙淙,来到潭边,便见一旺深潭藏于林荫小峡中,两边岩壁陡峭深邃,中间倾斜裂石形成落差。上面一股山泉沿绕石垒林缝隐露惊涌窜至,如化一缕银丝直下,又象白绫飘然而落,泻声轰轰隆隆中击潭内,打着漩转水涡,呈碧色,难以见底,寒沉阴森冽冷逼人,深不可测,恍惚潭底真藏有龙。潭周三壁矗立,正面峭悬如阶,飞瀑长年而下,似龙俯首坠潭,潭顶绿吓遮盖,凉爽静谧宜人,潭旁前面崖上,有“龙泉”和“静听”石刻。
来到潭边一看潭旁挤满了洗手的游人,也许是因为听说“黄龙潭里洗洗手,好运跟你走”的缘故吧。看着深碧的泉水我也不由得蹲下身去,倒不是想到泉水能带给我好运,因为我深知我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谁也无法改变,唯有我自己。只是看见这可爱的泉水,我实在忍不住要去掬水一饮。(亦或许我骨子里仍然是个不能忘俗之人吧)饮罢泉水只觉得微暑顿释。
四、扑朔迷离“美庐”苑
离开黄龙潭我们在黄龙寺前歇息了一会儿,又顺着原路返回,这一来一去就到了下午的4点多钟了。来到停车场等齐了全团的人就差不多五点了,还有两个景点——美庐别墅和老别墅景区没看。导游看着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的我们说,看来今天只能选择就近的美庐先看了,我们也没什么异议。一路上隔着车窗望去,只见依山就势,在幽谷之侧,溪涧之畔,峭岩之旁,营造的一幢幢别墅,采用欧洲、美洲等民间建筑风格建成。青山红瓦相映衬,给人以情的凝注,美的喷发。它们散布在半山腰里,与大自然相融,别致幽雅的造型,异彩纷呈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而山间的这些别墅现在大多成了庐山人的民居。
听导游介绍说由于受西方美学思潮的影响,庐山别墅呈现一种特有的文化印痕。既有英国券廊式建筑符号,巴洛式建筑模拟品,又有折衷主义建筑产物、哥特式的建筑遗风。用浪漫主义的再现手法,还能辩识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情趣。顺着牯岭东谷,我们来到那条蜿蜒而来又蜿蜓而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就看见了一座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美庐”。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至今依然风采如初。值得一提的是,据说楼前的美国凌霄花为宋美龄当初亲手栽植,至今仍藤罗牵绕,弥漫长廊,听说每当盛夏,则娇蕊朵朵,花气袭人,可惜现在我们无缘得见。
美庐别墅不仅建筑风格别致,周围环境极佳。而且它还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在我过现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无数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无疑令人浮想翩跹。民国初期,国民党党政军大员经常云集这里召开各种重要会议。周恩来也在这里同蒋介石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解放后,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多次住过这里。因此,“美庐”又是我国唯一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别墅。“美庐”,曾是一处“禁苑”,它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
五、庐山之巅,我枕泉入梦
游完“美庐”已经差不多六点了,实在是累得迈不动步了,于是便回宾馆歇息。我们住的宾馆在是庐山海拔最高的一座。我们站在宾馆门前,极目远眺,我不禁低声惊呼,只见远处的含鄱口处,万顷云层汇拢在山涧峡谷之间,无边的云浪排空翻卷,一座座山岭被浪头吞没,偶而有几处高耸的峰尖露出海面,若隐若现,可使人顿生“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感觉。但茫茫云海,滔滔银波,如万马奔腾,直涌天边。难怪清代诗人江鹤亭曾以诗赞述云海说:“白云倒海忽平舖,三十六峰连吞屠,风帆烟艇虽不见,点点螺髻时有无。”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阳光投射在云海间,云海里的彩云和满天的红霞交织在一起,五彩缤纷。我久久地静立着,心中了无杂念,被这山间变幻莫测的云雾深深吸引住了,心头不断地默念着著名学者舒白香在《天池赋》中这样记述的句子:“岩下白云,纷纷徐起,皎若凝脂,皓如堆絮,宝日映之,晶莹化水。虽渤海之银涛,犹嫌不静;即昆仑之艳雪,亦难相拟。” 呆呆地看到吃晚饭才进屋。
趁着晚饭后散步的兴致,我们来到了牯岭街。在庐山这条半边街上漫步,让人们产生了“路上树梢人在天”的感觉,这街所以被人们称作“天街”。一路乐声袅袅。身边一对对手挽手的母女、情侣或夫妻相拥而过,令人顿生一种从容。庐山的夜晚比白天风更清、气更爽。干净的街面上扬不起一丝灰尘。也让游览了一天的劳顿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去。沿着大林路、慧远路漫步……路边依次坐落着600余家商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不大,不长的街道上,感觉上并不亚于都市里的大排挡,到处都是人声鼎沸。走在街上一串串璀璨的灯火迷人地闪动着变幻着,与熠熠星光交相辉映,恍若人间天上。我们信步走着并没有买什么,领略着夜色,感悟着柔情,我想神仙眷属大概就是这般如此吧!
散完步回到住处,我站在门厅外的石栏边,举目望去,千米之上的庐山之夜,深邃、静谧而清凉。我不禁陶然于高山森林浴的舒爽。天风穿越林间吹来,撩拨起我的衣摆和头发。阵阵林木沁人心脾的清香沁透心脾。不远处,有萤火虫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轻盈飞舞。
周边蓊郁的树林中可见楼台错落,灯影依稀,山路前方似隐约听到有人在唱,偌大的庐山并不寂寞呢。脚下的幽深的低谷中传来潺潺溪水声,清润悦耳,我不禁静立聆听。还有,还听到草丛中的早虫们在低吟浅唱,它们和谐交响在淡淡月色中有如天籁,烘托得山林愈发空灵。举头望天,透过林梢的剪影,我看见清透美丽的夜空中大颗的星星稠密而明亮;掬庐山之水,霂心灵之尘。怀焕然心境融入这云端夜色,庐山之巅,我枕泉入梦……
六、千里鄱阳一口函
第二天六点我们便吃过早餐,准备就绪了。因为导游说今天游人会是昨天的三倍,所以必须赶在大批的游人进山前到达景点。昨天的疲劳虽然还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仍然兴致勃勃地朝着这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含鄱口出发了。旅游车将我们送到了含鄱口的停车场,出了车就来到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的含鄱口,这里海拔1211米,我们站在鄱口的观景台上极目四望,对面是庐山的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地势高峻,峰顶撑天。那峰下四面的水光,万层的峰色,仿佛构成了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水石盆景,使得这隽秀的大汉阳峰,象一朵绽放于盆景中的倚天青芙蓉。清代曹龙树曾在《汉阳峰》诗中赞云:“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近人亦有“到庐山没有上大汉阳峰,等于没有到过庐山”之说。
在大汉阳峰顶,至今尚留有石砌的“汉王台”。相传洪水稽天时,庐山皆漫,唯此峰不没而立于水天中,汉王避于此。据古人说:“月明风清之夜,由此可望汉阳灯光”,故亦称“汉阳台”。“汉阳峰”一名,也因此得来。
汉阳台东有根主峰石柱,上刻有“大汉阳峰”四个大字。在汉阳台前有峭壁悬崖,形如靠椅,名为“禹王崖”,传说大禹治水,就是坐在这里观看洪水,考虑如何“疏九江”的。 鄱口左侧为五老峰,右侧为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对着鄱阳湖,似乎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至于含鄱口的险要,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最真切:“高空谁劈金芙蓉,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不吸吸鄱阳。”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有如口中的舌头,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各刻“湖光”、“山色”二字。我们穿过牌坊顺着含鄱岭前行两分钟来到了岭上中央的一座攒尘式双檐图亭——含鄱亭,再后是一方形楼台。为望鄱亭。倚亭四望,浩浩荡荡,胸襟顿时为之开阔。这里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境。只可惜我们已经错过了时间,“红霞万朵百重衣”的日出景色我们此行是领略不到了。
登上望鄱亭二楼,我们极目四眺,山色空蒙尽收眼底。只见湖面上厚厚的云雾宛若白絮,又似云烟翻滚 ,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真是“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人则如在雾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浑浊的世界,使你感到迷蒙,茫然。看到此景,不禁想起了明代诗人王世 的诗句“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微茫勺水明。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人在絮中行。”此诗无疑道出了这种感觉的真谛。再往望鄱亭北去40米还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高高地耸立在岭脊上,但又被山脊、林木所掩隐,显得格外和谐自然。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漫步在脊岭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据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曾三次登临含鄱口,数览胜景。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蔼、泉、湖之趣,盛享“遨游乐境”、“纵览万千”之美誉,这大概便是游人若骛的原因吧。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游完了含鄱口,我们经过了十多分钟车程,来到了五老峰下。刚才在含鄱亭上远望着它,就好象腾云驾雾的五仙翁,高高腾起于半空的云雾之中。现在要一睹它的真面目了,我们一行人都不由得跃跃欲试。还没等导游介绍完毕,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踏着陡峭的台阶,我们走走停停一路数着九百多级石板,经过了40 多分钟时间,我们站到了第一峰的山头上。喘息着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向前看去,只见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五老峰冷峻、安祥、肃穆,苍崖垒垒,皱折叠叠,形成五大“花瓣”浮于云海之上,酷似出水芙蓉,怒放在鄱阳湖的万顷烟波之边。又如五位面目清瞿的古老先哲,正襟危坐,凝神沉思——不知有多少宇宙的奥妙,在他额头中盘旋。
在阳光中,连绵起伏的五老峰似乎在蒙胧欲睡。它将千山万壑的自由式体舒展在天地间。峰与峰的峡谷中,隐隐地蓝烟青气荡漾,增加了几分神秘安详的气氛。苍茫烟波里鹤发长披、临湖垂钓的它似乎经历了沧海桑田,令人尊重、敬畏和景仰,我不由得浩叹了。它的浩荡神奇,雄伟险峻,实在堪称庐山诸峰之首。无愧于李白早在几百年前就这样赞它:“余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并有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深吸了一口气,我回眼望去,只见五老峰东侧的“九叠屏”山山相连十余里,绵延如屏,真是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好地方。我不禁从心底里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了,为我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灵气盎然的山水宝地,让我能够与君同游歌庐山。
又过了几分钟我们来到了第二峰,站在崖边望着在云雾中遥遥的另外三座峰峦,我却步了。因为爬完它们还要差不多两个小时。于是便相约从原路下山了,上山的时候还是山间还是神清气爽,没想到此时山间却是云雾升腾,到处弥漫着氤氲的气息。虽然很累,但是我们仍然是兴致未减分毫,一路上相互感叹,游五老峰,真是“峰从天外立,人向云中行”了,下到山脚还觉得意犹未尽。
七、未识瀑布真面目,无悔亦无憾
出了五老峰,我们稍事休息,就沿着山脚的公路,步行了将近20多分钟,来到了三叠泉的入口附近的停车场,已经是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吃过饭,准备出发,听导游介绍说,进三叠泉先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下到山脚,然后要上1400多级台阶才能看到瀑布,虽说进山的途中有缆车可以代步,但是那往返2800多级的石阶仍然需要我们自己那拿脚去丈量啊。虽然不甘心,但是经过了一天半时间的马不停歇地奔忙,我想我是坚持不到了,只好选择放弃。但是心中却没有丝毫的遗憾,因为庐山,我不可能就此一次就可以将它一览无遗,所以我心无悔,我一定还会再来。
等一部分人走了以后,如我一样没去观瀑布的朋友,一起坐在餐馆门口的树下歇息了一会。过了一会儿,我们起身来到山下的小路上,只见两边群山对峙,莽莽接天。阳光下那如黛的山峦愈加显得苍翠欲滴。顺着山路我们缓缓地走,抬头一望雾气随着山路也蒸腾起来。那雾似突然间闯进来,把那平静如水的天与地活跃开来,白色的、浓浓的,时而贴着脚下的青色砖石从身边漫卷过去,时而从深壑中缓缓涌上就裹住了眼前的整个景色,峰峦树木全部消失在眼前,化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只剩下白色的幕布,颇有些风云变幻的味道。我们忍不住并肩而立,不敢挪动半分脚步,静静地等待着,心却在此时突然变得宁静而安静,随着那雾轻舞飞扬起来…
雾来得急,却又散得快。风如一个高明的魔术大师,轻轻地把罩在头上的白布缓缓掀去,周围的山,水,树木,花草、亭台楼榭,又渐渐地显露出来,而人仿佛刚从一场安详、宁静的仙界中重返人间,重又投入到山的怀抱,爽快,明晰,胸臆欢畅,我终于领略到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了。大雾过后,太阳缓缓地又探出来,眼前景物如被一场大雨清洗过,山青水碧,而那些树,绿得如能拧出来绿色的汁液,滴落在脚下就渲染出一汪匡庐的青草,搭配着那忽而一见的艳色山花,酣醇、剔透、清凉、好一场绝色的图画。使那看山的眼睛,也被染成绿色,那看山的心,也更多了旷意高远的意境。我不禁又生感叹“与君携手同游意,恨不生做此中人。”要是能让我在此久立百年,只至了此一生我也甘愿啊。
就这样边走边陶醉在无边的山色中,过了一会隐隐听见有淘淘的泉水声,对与泉水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钟爱。于是我急忙拉着朋友来寻声来到了溪边。只见山谷里溪泉峥鸣,溪间散布着一些错落的石头,如练的溪水便从石中活波波地流过,溪水很浅,溪底的沙石历历在目。来到溪边还未站定,我便迫不及待地脱掉了鞋袜,趟入水中,我一个人一会在一块块大石头上跳来跳去,一会拿脚在水中扑打,溅起满身的水花。要不是因为换衣服不方便,我真想不顾一切地扑入水中。最后我在一溪水中间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双脚伸进泉水中,任凭清凉的泉水从脚下流过,山间不时有小鸟欢快的鸣叫传来。我仰着头看山谷两边升腾变幻的轻雾,再看看同来的朋友在对面的岸边含笑的注视,我的心也不由得荡漾起来。往日的一切红尘烦忧早已经不知所踪了。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了。此情此景似梦似幻,如果可以的话我愿用我的所有,来换取此刻的长醉不醒。就这样痴痴地过了好久,我实在不忍心朋友一个人在岸边等候,于是便起身穿好鞋袜,依依不舍地一路几回头离开了它。
来到溪边小路尽头的一个热闹去处,有各种各样的小店在销售着庐山的饮食和特产。我站在一个茶叶店摊前,看到柜台前有一簸箕刚采来的新鲜茶叶,忍不住蹲下身去抓起一把放在鼻子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得一股清新的茶香直达肺腑。这便是庐山最有名的云雾茶了。店里有一位妇女正在为一旁等候的游人在一口锅里现炒茶叶,我跟朋友也驻足观看。听说那妇女介绍说云雾茶叶经采摘、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揉、拣剔、提毫、除末、烘干、摊凉及包装等10多个工序,才能制成。凡是到到庐山来游玩的人们少不了要品尝一下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因生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巅而得名,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闻名。到茶座沏上一杯细细察看,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杯中;轻唇慢呷,其味似龙井,又比龙井醇厚。若是用庐山的山泉沏焙,更是香醇可口。不大一会锅里的茶就制好了,看上去条索壮丽,青翠多毫,十分诱人。
这时有人抓了一小撮泡上开水,刚入水则见汤色清彻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据说云雾茶叶含有较多单宁、芳香油类和多种维生素。如用陶瓷制作的壶杯,冲入开水泡茶,茶质甘澄,色味持久。喝上几杯不仅茶味清香入口,止渴解毒,更可使人舒畅心情,焕发精神。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新鲜的茶叶,不住地点头赞好,随后每个人都买了好几罐。我只是看着并不去买,因为我明白,这一撮儿古茶,不知道风干了多少千年的寂寞,泡开它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个春夏秋冬。或许万种柔情才能泡开它,而这万种柔情又出自谁心。我纵有万种柔情也是泡得开唐诗宋词,泡不开秦砖汉瓦,泡得开晨钟暮鼓,泡不开绎路风沙。所以我能做的只有隔着岁月的长河,远远地欣赏,却不敢去拥有它。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一个粗俗之人,对于这些要用心去品味的珍品,我只会糟蹋了它。离开茶铺之时我心如水,无悔亦无憾。
将近四点多钟的时候去三叠泉的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看看他们都一脸的倦色,累得东倒西歪的,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意,想必他们都是不虚此行了。于是集中以后就来到停车场等接我们出山的中巴车,不料由于游客过多,我们苦苦地等到七点多钟才出了三叠泉。坐上回去的旅游车就将近八点,这才踏上了归程。夜里的山路,很静,很静,车内累了两天的人也都悄无声息,偶尔有一两声不知名的夜鸟的啼鸣,让我们渐渐平静的心显得格外的安宁。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宁静融洽,抬头看到的是山,是天,是山头上点点的灯光,仿佛我们已经融入了大自然之中。我的心里又涌起了丝丝感激,丝丝温暖,丝丝喜悦。问世间情为何物,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不如万水千山走遍,与君结伴同游人间。当车子下山时,我最后一次回首夜色苍茫中的庐山,喃喃自语:庐山,终有一天我还会再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