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帆 于 2012-6-18 11:08 编辑

书是无法读进去的,纵然这是一个天空中飘荡着诗意的六月,人们的视野里满是五彩缤纷,在阳光的包裹下,看对岸那树桃花,粉红仍旧。花开花落又一年,年年景色皆不同。人世沧桑,物换星移,逝去的是时光,变化的是心境。岁月始终会老去,我们无法猜测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些定格的景象会风干成什么样的记忆,我们的心,却永远会在某一种时刻,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幻化成某个写实文字中空白的场面。
我是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总会陶醉在其旋律之中。于网,我常常只把自己当一个匆匆的过客,犹如那跳动的音符,在我眼前闪烁,在心头震颤,一首曲子仿佛是终点,又仿佛是另一个开始。其实,笔头里有很多的东西想要表达,却找不到完美的方式,合适的语言来描绘,我的整个思绪找不到开始,也找不到终点,只剩下空空的躯壳。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某些往事或过去的记忆而停止转动,这个社会不会因为多你或少你而停止发展。音乐表达一种心境,一种感情,笔倾诉一种情怀,一种特定的心境。二胡,用最古典的的指法,中国式的抒情方式,叩响每一个生动的情节,音符里的沧桑,曲曲折折,扣响娓娓动人心弦。与茶香中,与烟雾里,在流年的音乐声里倘佯在文字深处,某些断句和空白,就像断桥,幻化成那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面。 这样的夜晚或许拒绝心灵对话,就像拒绝光明。沉浸在这远离尘世的这份宁静中,柔和而没有喧嚣,一如我宁静的心绪。远处有琴声响起,丝弦声声如耳,音乐从无中来向无中去,贯穿自己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我承认,特定的心境给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中写到“灵魂永远只能独行,”这一概念是真理绝对正确。我习惯于思考,更喜逆向思维,对事情的观点在人,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控制的。李白大诗人是对月饮酒,感慨人生之况味。杜甫贫穷不是你的骄傲,哀伤不是你的资本,蓑衣不过再添上些征尘。孟子的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倾叹庄周那种孤傲中独特的超俗与洒脱,神人无我,无己的境界. 我们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就完成了灵魂的一次洗礼,而我们每写完一篇文字,算不算也是完成了心灵的一次对话?事实上,有时候灵魂并不属于我们,它时刻想要游离于我们的身体,赤裸裸的临渊而叹.因为人生不是需要去感悟的,而是得去经历,文字仅是一种表象与形式,内心深处的东西,有时候实在很难经言语表达,至少我是如此.我不是哲学家,有时候,在这零乱的思维中,我更倾心于一种宁静中的跃动,越过流年岁月的幻变,穿透大地天海人,在山峰顶向着苍穹展示人类自然本性的怒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