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9|回复: 2

[散文小说] 岂 曰 无 衣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76

帖子

10

精华

注册会员

云无心

Rank: 2

积分
417
金钱
488
存款
0
发表于 2008-12-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称为汉服。“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 “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书》),元代修《辽史》时,开辟了“汉服”条。



汉服的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黄帝垂衣裳(chang)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经周朝的规范制式,到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深衣为士人官员的常服、百姓的礼服;袍衫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穿戴搭配上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也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冠服制更加详备。《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其制,详见《礼记•深衣》。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也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延续至明代,其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直到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逐渐走向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



资料:《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著 、《春秋左传·正义》、(《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尚书正义》、《汉书》、《辽史》、《礼记·深衣》《诗经·小雅·斯干》《豳风·七月》

(《文献通考》卷一百一十三《王礼考·君臣冠冕服章》引《传授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心络羽儿 + 20 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云自无心水自流,梦里经年不渡秋。

185

主题

1万

帖子

3

精华

H音画组

红人打杂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053

15周年勋章14周年勋章13周年勋章12周年勋章11周年勋章11周年PK勋章十周年勋章九周年庆勋章八周年庆勋章最坚持版主勋章衣添涂龙接力大赛三等奖优秀版主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原创勋章特别勤劳勋章红人居六周年纪念勋章弦动我心优秀奖弦动我心参与奖素绘秋意参与奖

金钱
762612
存款
35000000
发表于 2008-12-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个,我推敲下啊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33

主题

1万

帖子

4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58

15周年勋章14周年勋章13周年勋章12周年勋章11周年勋章6周年庆典积极参与勋章红人居六周年纪念勋章特别勤劳勋章新人进步勋章优秀原创勋章

金钱
118114
存款
0
发表于 2008-12-2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也思考思考。
guest
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